
被世人遗忘的支线列车上,男人准备前往父亲的疗养院探视,却意外进入迷离异境。火车摇晃着磬锵匡当,恍若咒语,叠映成显微镜下的复眼迷宫。荒芜颓圮的屋舍内,时间滴答着无重力的死寂,医生宣告父亲的死讯,在这个漂浮于睡眠与死亡的空间里,男人的拜访究竟是永恒中荒渺的黄粱一梦,还是显微镜底下观看的朝露一滴?或者,故事才正要开始⋯⋯

影片评论
相关推荐
影评
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
#ICA #LFF 伦影节第二部,电影改编自波兰作家Bruno Schulz的小说,小说本身就是超现实主义,影片则是很大成度的达成了该种表达,由于BFI之前办过兄弟俩的影展,所以结合之前看过的一些他们的作品感受,感觉影片整体是没有特别大的突破,但是真人现实与定格动画的结合还是蛮喜欢的,男主父亲去世后进入疗养院,利用沙展现了时间的变化,同时也很好的视觉化了回忆,梦境和现实相互交织的过程。影片开场透过眼睛的进入,跟随记忆火车的行驶均结尾有呼应,电影的结尾展现了男主这个角色在结尾无法走出这个“火车”,选择了停留,也体现了他无法释怀的执着。
电影在角色设计上跟导演前面一些作品类似,不过有些角色总给我中《锈湖》,
视觉上,非常喜欢那种模糊的梦幻感。电影中的窥探癖和恋物癖的呈现方式也非常的有趣,透过锁孔,眼睛,机器,门缝和摄影机呈现的偷窥很能代表记忆,而那虚焦和双爆都是呈现出了不清晰重叠的影像记忆中的模糊感,还有重复的景别递进呈现,仿佛是努力回忆那印象深刻的细节。电影中的遮罩运用得太好了,非常喜欢,完全没有类似画幅切换的不适。电影中画面最喜欢的部分有三幕,以沙粒撒到翻页的书上那一幕非常美,一幕是在摄影机中的画面倒置的画面实在是炸裂。最后则是局部扭曲的呈现了时间和空间的不稳定。
听觉上,音效的呈现很不错,不太喜欢是结尾以一个相似恢弘的配乐呈现“一直行驶”的火车。

